對于采購設備來說,選擇價格高昂的沒有必要,選擇最低的購置價格也不一定合理,因為購置價格便宜不一定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綜合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費用,用凈現(xiàn)值來計算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也即不能只局限于設備成本構成的實體部分(即一次性購置價),而是要從運行維護、能耗以及對社會和環(huán)境的影響等方面統(tǒng)籌考慮其成本,使設備的整個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簡稱 LCC)最小。其理念的核心內容就是對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分析,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及資金時間價值概念,實現(xiàn)動態(tài)費用評估,使得招標采購更貼近實際,也更具科學性。
選定合適的采購品目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具有全系統(tǒng)、全過程、全費用的特點,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向。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貨物和設備都必須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一些易耗品和運行維護成本很低的設備就沒必要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因為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畢竟工作量大又復雜。
筆者認為,適合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設備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生命周期成本中一次性購置價格比重低或設備的運行成本高、能耗大、檢修費用大,如電力設備、中央空調、鍋爐設備、電梯設備等;
2.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高,處于關鍵部位,一旦有故障,損失或影響較大,如醫(yī)院的電力設備、手術房的空調等;
3.可以在設備投運后一定時間內驗證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設備,也即設備要有成熟可靠的驗證條件、驗證方法,保證驗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有多年的運行數(shù)據(jù)和故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積累等。
改造采購流程
具體實施時要注意修改設備的招標文件、修改評標辦法和合同條款,注意設備的后評估,把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植入采購的全過程。
1.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在招標文件中引入設備采購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建立標準依據(jù);
2.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模型。建立模型時盡量詳盡,實際評標應用時,考慮到存在的不確定性,為簡化計算和便于評標,一些非重要因數(shù),且不影響實際評標結果時,可適當忽略。
3.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驗證條件和驗證方法要求,以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如對一些相對成熟設備,設備的可靠性及可維護性可根據(jù)使用地區(qū)8~10年使用數(shù)據(jù)的計算結果作為故障概率的依據(jù)。
4.在招標書中明確沒有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相關數(shù)據(jù)的投標人將會在評標中作為無效標或扣分處理。
5.修改評標辦法,評標細則中應將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計算結果作為重要的評價依據(jù)之一,而不僅僅是設備的購置價格。
6.評標時,評委要對投標文件進行采信度分析,分析各廠家設備的差異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影響,并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驗證。
7.合同內容除原有條款外,還應增加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相關內容,具體包括:(1)設備可靠性和可用率的保證條款,如故障概率、平均修復時間。(2)設備可維護性的保證條款,如檢修率和檢修費用等。(3)上述保證值得驗證的條件和方法,相應的懲罰條款。(4)驗證期可根據(jù)設備的特點設為2~5年。設備常用的驗證發(fā)生在設備投運后的2~5年,驗證項目一般為可用率和可維修性,將全生命周期成本評估和后評估結合起來,根據(jù)評估結果來執(zhí)行合同的懲罰條款。(5)合同執(zhí)行期間,有制造商方面引起的大修、維修改變原有設備的模式時,應不影響原有的保證值。
對于政府采購目錄中的設備應當將適合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設備單獨剝離出來,建立單獨的采購模式。在采購操作時不僅僅是根據(jù)設備的初始購置價格來決定取舍,還應當進行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費用的計算和驗證,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費用評估作為招標和評標的一個重要內容,并反映在設備合同和后評估中。
來源: 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