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供貨如何改進:堵口子 促競爭
http://zhuyuchen.cn
發(fā)布日期:2010年05月24日
編者按 協議供貨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政府采購組織形式,對這種組織形式的利弊探討一直在進行著。本文作者結合山西省公務用車協議供貨的情況,對協議供貨的問題和改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很多問題帶有普遍性。
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協議供貨采購在政府采購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協議采購工作的不斷深入、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也出現了一些須逐步完善的問題。
協議采購結果執(zhí)行的嚴肅性還需要進一步增強。認真執(zhí)行協議采購結果,是維護協議采購結果權威性的重要保障,但不可否認,協議采購不可能包羅所有的品牌,一些有“特殊情況”要求的單位,經過監(jiān)管部門的嚴格審批,可以采購協議供貨范圍以外的產品。但目前協議采購中存在著特殊情況--“口子”太大的問題,口子一旦開得太大,供應商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有供應商反映,我們投入很大的精力制作標書,從千里之外趕來參與投標,將價格和服務都作了很大的讓步,千辛萬苦終于中標了,結果發(fā)現沒中標的產品還是照樣被采購而且還是經常被采購,這對中標企業(yè)有失公平。長此以往將會挫傷供應商參與協議供貨的積極性,不利于協議采購活動的有效推進。鑒于此,我們認為必須嚴格執(zhí)行協議采購的結果,對“特殊情況”的審批要嚴格把關,特別是要制止一些單位以“特殊情況”為借口規(guī)避協議采購的行為。
協議采購組織過程中淘汰率的設置相對于充分競爭顯得有些過低。在我中心幾次組織實施的公務用車協議采購過程中,首輪淘汰率一般都在20%,最終淘汰率可能也就是30%。也就是說將近七成的供應商最終都會進入協議供貨范圍,這個淘汰率的設置是基于公務用車協議采購除有效協調規(guī)范與效率的關系、解決指定品牌問題外,還能更好地為采購單位提供服務,希望盡可能多的品牌進入協議采購范圍,最大限度地滿足采購單位的要求?,F在看來,淘汰率的設置還是有些偏低的。一方面,即使淘汰率只有10%,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采購單位的需求;而更主要的是,淘汰率太低會影響到項目的充分競爭,因為中標面較寬,供應商經過幾次投標后會得到一種認識--無須太大的優(yōu)惠就能中標,這樣采購人在價格和服務上就得不到最大的優(yōu)惠了,甚至可能出現中標價格一次比一次高的極端現象。所以,我們認為淘汰率的設置還須進一步斟酌,應該嘗試著在下一次協議采購中提高淘汰率的設置,根據供應商的投標心理,淘汰率為50%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協議采購的后續(xù)管理有待加強。協議采購是一種“一次招標,多次供貨”的采購方式,它通過公開招標,把品牌、型號、價格、服務條件等以協議供貨承諾的形式確定下來。其好處在于能夠滿足采購人需求的多樣性和及時性,并且節(jié)省了采購成本。但是,現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越來越透明,為了贏得市場份額,制造商們傾其全力,不斷推出新產品、新型號,并不斷地調整其銷售價格,可以稱得上日新月異。這就給協議采購的后續(xù)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協議采購在合同期內如何確保所供貨物價格的優(yōu)勢?協議采購在合同期內如何提高所供貨物淘汰、更新的速度?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勢必制約協議采購的發(fā)展。
以山西省公務用車全省聯動協議采購為例,存在的問題一是調整了的價格、車型得不到及時的更新;二是商家是否真正落實了協議采購要求的市場最低價;三是作為全省聯動項目,還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管理信息平臺;四是對協議采購供應商的監(jiān)管、獎懲措施不是很到位。
用制度和電子平臺完善管理
鑒于這些問題,對進一步完善協議供貨工作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進意見。
制定一套專門的協議采購管理制度,以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指導實際工作中的協議采購行為。按照《政府采購法》等相關規(guī)定,細化并完善有關政府采購的配套政策制度,如可以建立“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管理辦法”和“政府采購協議供貨質疑辦法”等。加強政府協議采購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jiān)督管理,著重把好供應商選擇關、價格公示關、質疑處理關。
加強對協議供貨商的跟蹤督查和評估。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活動,重點是檢查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服務的滿意度,對規(guī)模較大的供貨項目,集中采購機構可直接派員參加驗收,還可通過向采購單位發(fā)放協議供貨滿意情況調查反饋表,并及時做好信息的收集、反饋、評估和處理工作。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采購單位,有關部門應按照《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管理辦法》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并同時在政府采購指定媒體上通報批評。供貨商有違法情況時,應按規(guī)定承擔相關的經濟、法律責任,并予以通報;情節(jié)嚴重的,由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取消其協議供貨資格。
建立統(tǒng)一的“協議采購信息管理平臺”?!皡f議采購信息管理平臺”應包括負責協議采購后續(xù)管理的各級集中采購機構、各級協議采購供應商,通過這個信息平臺及時更新價格變動、型號變動及協議采購各類信息,以便于各級集中采購機構在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將各級協議采購供應商連接起來。這個管理平臺最好能與協議采購供應商的銷售信息連接,當然這里涉及供應商的商業(yè)秘密,但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只是掌握協議供應商的誠信信息,我們要求協議商品必須是同期市場上最優(yōu)惠的價格和服務,可以在管理平臺中設置一個價格服務的變化“點”,當協議商品不是同期最優(yōu)惠的價格和服務時,將通過“協議采購信息管理平臺”自動顯示,以便于對協議采購供應商的監(jiān)管,真正體現協議采購的優(yōu)越性。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
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協議供貨采購在政府采購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協議采購工作的不斷深入、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也出現了一些須逐步完善的問題。
協議采購結果執(zhí)行的嚴肅性還需要進一步增強。認真執(zhí)行協議采購結果,是維護協議采購結果權威性的重要保障,但不可否認,協議采購不可能包羅所有的品牌,一些有“特殊情況”要求的單位,經過監(jiān)管部門的嚴格審批,可以采購協議供貨范圍以外的產品。但目前協議采購中存在著特殊情況--“口子”太大的問題,口子一旦開得太大,供應商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有供應商反映,我們投入很大的精力制作標書,從千里之外趕來參與投標,將價格和服務都作了很大的讓步,千辛萬苦終于中標了,結果發(fā)現沒中標的產品還是照樣被采購而且還是經常被采購,這對中標企業(yè)有失公平。長此以往將會挫傷供應商參與協議供貨的積極性,不利于協議采購活動的有效推進。鑒于此,我們認為必須嚴格執(zhí)行協議采購的結果,對“特殊情況”的審批要嚴格把關,特別是要制止一些單位以“特殊情況”為借口規(guī)避協議采購的行為。
協議采購組織過程中淘汰率的設置相對于充分競爭顯得有些過低。在我中心幾次組織實施的公務用車協議采購過程中,首輪淘汰率一般都在20%,最終淘汰率可能也就是30%。也就是說將近七成的供應商最終都會進入協議供貨范圍,這個淘汰率的設置是基于公務用車協議采購除有效協調規(guī)范與效率的關系、解決指定品牌問題外,還能更好地為采購單位提供服務,希望盡可能多的品牌進入協議采購范圍,最大限度地滿足采購單位的要求?,F在看來,淘汰率的設置還是有些偏低的。一方面,即使淘汰率只有10%,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采購單位的需求;而更主要的是,淘汰率太低會影響到項目的充分競爭,因為中標面較寬,供應商經過幾次投標后會得到一種認識--無須太大的優(yōu)惠就能中標,這樣采購人在價格和服務上就得不到最大的優(yōu)惠了,甚至可能出現中標價格一次比一次高的極端現象。所以,我們認為淘汰率的設置還須進一步斟酌,應該嘗試著在下一次協議采購中提高淘汰率的設置,根據供應商的投標心理,淘汰率為50%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協議采購的后續(xù)管理有待加強。協議采購是一種“一次招標,多次供貨”的采購方式,它通過公開招標,把品牌、型號、價格、服務條件等以協議供貨承諾的形式確定下來。其好處在于能夠滿足采購人需求的多樣性和及時性,并且節(jié)省了采購成本。但是,現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越來越透明,為了贏得市場份額,制造商們傾其全力,不斷推出新產品、新型號,并不斷地調整其銷售價格,可以稱得上日新月異。這就給協議采購的后續(xù)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協議采購在合同期內如何確保所供貨物價格的優(yōu)勢?協議采購在合同期內如何提高所供貨物淘汰、更新的速度?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勢必制約協議采購的發(fā)展。
以山西省公務用車全省聯動協議采購為例,存在的問題一是調整了的價格、車型得不到及時的更新;二是商家是否真正落實了協議采購要求的市場最低價;三是作為全省聯動項目,還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管理信息平臺;四是對協議采購供應商的監(jiān)管、獎懲措施不是很到位。
用制度和電子平臺完善管理
鑒于這些問題,對進一步完善協議供貨工作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進意見。
制定一套專門的協議采購管理制度,以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指導實際工作中的協議采購行為。按照《政府采購法》等相關規(guī)定,細化并完善有關政府采購的配套政策制度,如可以建立“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管理辦法”和“政府采購協議供貨質疑辦法”等。加強政府協議采購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jiān)督管理,著重把好供應商選擇關、價格公示關、質疑處理關。
加強對協議供貨商的跟蹤督查和評估。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活動,重點是檢查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服務的滿意度,對規(guī)模較大的供貨項目,集中采購機構可直接派員參加驗收,還可通過向采購單位發(fā)放協議供貨滿意情況調查反饋表,并及時做好信息的收集、反饋、評估和處理工作。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采購單位,有關部門應按照《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管理辦法》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并同時在政府采購指定媒體上通報批評。供貨商有違法情況時,應按規(guī)定承擔相關的經濟、法律責任,并予以通報;情節(jié)嚴重的,由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取消其協議供貨資格。
建立統(tǒng)一的“協議采購信息管理平臺”?!皡f議采購信息管理平臺”應包括負責協議采購后續(xù)管理的各級集中采購機構、各級協議采購供應商,通過這個信息平臺及時更新價格變動、型號變動及協議采購各類信息,以便于各級集中采購機構在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將各級協議采購供應商連接起來。這個管理平臺最好能與協議采購供應商的銷售信息連接,當然這里涉及供應商的商業(yè)秘密,但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只是掌握協議供應商的誠信信息,我們要求協議商品必須是同期市場上最優(yōu)惠的價格和服務,可以在管理平臺中設置一個價格服務的變化“點”,當協議商品不是同期最優(yōu)惠的價格和服務時,將通過“協議采購信息管理平臺”自動顯示,以便于對協議采購供應商的監(jiān)管,真正體現協議采購的優(yōu)越性。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