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資金建設項目應實行政府采購
http://zhuyuchen.cn/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3年11月05日
■ 劉榮常
對于機關事業(yè)使用國債資金采購商品、工程和服務是否納入政府采購管理,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筆者想就此進行探討。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fā)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并由國家財政償還,其償還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通過預算列支,由正常的財政收入保證國債的償還;動用財政盈余償付當年到期國債的本息;設立償債基金,每年從財政收入中撥付??钤O立基金,專門用于償還國債。
《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nèi)、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財政性資金一般包括:預算資金、由財政轉(zhuǎn)貸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借款、政府之間募捐款項、對上爭取的各類專項資金及其他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資金等。
使用國債資金同使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借款一樣,都需要由財政部門組織申報,財政部門監(jiān)督管理,財政部負責審批,同時需要在一定期限內(nèi)由財政部門組織償還,因而作為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范疇將其納入政府采購管理是《政府采購法》賦予財政部門的職能。
有人認為工程建設項目應當由發(fā)展改革部門或建設主管部門管理,不屬于政府采購的范疇。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國家、省和市政府采購目錄明確載明政府采購的范圍和標準,其中“工程”是政府采購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指的是達到一定投資限額標準的工程項目必須進入建筑市場,接受建設主管部門的監(jiān)管,招標程序按照《招標投標法》運行,但其仍然屬于政府采購的范疇,并非脫離政府采購的屬性??梢哉f達到政府采購目錄限額標準的項目,都應當實行政府采購。
此外,發(fā)展改革部門負責國債資金建設項目的申報、立項,并承擔國債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是國家賦予發(fā)展改革部門的職能。財政部門負責國債的發(fā)行、國債資金管理和國債償還職能。國債資金屬于財政性資金,國債資金建設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是法律賦予的職責。發(fā)展改革部門和財政部門對國債資金行使不同的管理職責,是保證國債資金安全、高效運行的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國債資金建設項目應當納入政府采購管理。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財政局)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對于機關事業(yè)使用國債資金采購商品、工程和服務是否納入政府采購管理,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筆者想就此進行探討。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fā)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并由國家財政償還,其償還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通過預算列支,由正常的財政收入保證國債的償還;動用財政盈余償付當年到期國債的本息;設立償債基金,每年從財政收入中撥付??钤O立基金,專門用于償還國債。
《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nèi)、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財政性資金一般包括:預算資金、由財政轉(zhuǎn)貸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借款、政府之間募捐款項、對上爭取的各類專項資金及其他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資金等。
使用國債資金同使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借款一樣,都需要由財政部門組織申報,財政部門監(jiān)督管理,財政部負責審批,同時需要在一定期限內(nèi)由財政部門組織償還,因而作為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范疇將其納入政府采購管理是《政府采購法》賦予財政部門的職能。
有人認為工程建設項目應當由發(fā)展改革部門或建設主管部門管理,不屬于政府采購的范疇。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國家、省和市政府采購目錄明確載明政府采購的范圍和標準,其中“工程”是政府采購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指的是達到一定投資限額標準的工程項目必須進入建筑市場,接受建設主管部門的監(jiān)管,招標程序按照《招標投標法》運行,但其仍然屬于政府采購的范疇,并非脫離政府采購的屬性??梢哉f達到政府采購目錄限額標準的項目,都應當實行政府采購。
此外,發(fā)展改革部門負責國債資金建設項目的申報、立項,并承擔國債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是國家賦予發(fā)展改革部門的職能。財政部門負責國債的發(fā)行、國債資金管理和國債償還職能。國債資金屬于財政性資金,國債資金建設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是法律賦予的職責。發(fā)展改革部門和財政部門對國債資金行使不同的管理職責,是保證國債資金安全、高效運行的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國債資金建設項目應當納入政府采購管理。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財政局)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