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政府采購網首頁的左邊有一個欄目,名為政府采購代理機構不良行為記錄名單,記者近日打開該名單發(fā)現(xiàn),里面記錄著從2015年到現(xiàn)在的14條代理機構違規(guī)失信信息。
在信用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的今天,“黑名單”對代理機構的影響不容小覷,代理機構必須意識到,誠信才是經營生存的“必殺技”。
記者在梳理為數(shù)不多的14條不良行為信息時發(fā)現(xiàn),造假成為“入黑”主因?!疤峁┎粚嵉怯浶畔ⅰ蔽痪影袷祝灿?家代理機構涉及這一行為,另外還有2家代理機構分別是在注冊和變更時提供了不實信息。
我國對代理機構實行名錄登記管理,省級財政部門依托中國政府采購網省級分網建立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名錄,名錄信息全國共享并向社會公開,對此,《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此外,《辦法》還規(guī)定,代理機構應當通過工商登記注冊地(以下簡稱注冊地)省級分網填報信息申請進入名錄,并承諾對信息真實性負責,具體信息包括:代理機構名稱、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辦公場所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機構信息;法定代表人及專職從業(yè)人員有效身份證明等個人信息;內部監(jiān)督管理制度;在自有場所組織評審工作的,應當提供評審場所地址、監(jiān)控設備設施情況;省級財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因此,提供真實的登記信息是代理機構應盡的法定義務,并要為其提供登記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除了在登記信息上造假外,記者發(fā)現(xiàn),廣西華臻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則因偽造培訓證而被記錄在案。
在14條違法失信記錄里,因造假而“入黑”的記錄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此外,“黑名單”中還有兩條排斥競爭的信息,山西恒亙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在代理臨汾二中維修供暖管道工程項目政府采購活動中,存在無中生有、捏造事實、排擠投標報名人等問題;江西金陽光招標咨詢有限公司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二)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三)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同時,該公司還違反了《實施條例》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未根據(jù)政府采購政策、采購預算、采購需求編制采購文件。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七十八條的規(guī)定,采購代理機構在代理政府采購業(yè)務中有違法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處以罰款,可以在1至3年內禁止其代理政府采購業(yè)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見,上述違法行為除了要面臨“拉黑”的處罰外,還要接受罰款、“禁業(yè)”的處罰。
近年來,政府采購領域一直在積極完善誠信體系建設,推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黑名單”只是其中一項,旨在努力做到讓違法失信行為無處遁形,形成“一處受罰,處處受限”的格局。
聚焦到政府采購領域,財政部將此前一年一度的代理機構監(jiān)督檢查改為監(jiān)督檢查與監(jiān)督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去年8月,財政部還發(fā)布了《關于在中央預算單位開展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和采購代理機構履職評價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代理機構實施履職評價。這些都是為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推動代理機構專業(yè)化發(fā)展,進一步優(yōu)化政府采購營商環(huán)境,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舉措。
信用評價逐漸走進代理機構的視野,對此,業(yè)內更是掀起了討論熱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建立一種怎樣的信用評價機制,讓真正優(yōu)秀的代理機構能脫穎而出,讓評價結果可以作為采購人選擇代理機構的可靠依據(jù),這些問題值得業(yè)界進一步探討。
來 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