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緣何屢屢變調
http://zhuyuchen.cn/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1年12月13日
政府采購原本是為了陽光采購,實現公開、公平、公正,也是實行節(jié)約的措施,力求減少政府開支,節(jié)約經費,然而,對于政府采購這項利國利民的措施卻屢屢傳來不和諧的聲音,甚至遭到人們的質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書面呢?
政府采購設定上下限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增加了人為因素,使政府蒙受經濟損失,與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格格不入。據南方都市報:日前,湖南長沙一家企業(yè)舉報湖南省財政廳等機關在政府采購中,招標過程有貓膩,原本1500萬元就可以完成的采購,最后卻以3000萬元高價成交。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之一在于,政府采購公告中赫然規(guī)定了政府采購招標的上下限標準,低于價格下限的產品被排斥在外。對于造成這樣后果的原因,人們不僅產生了懷疑,在不涉及公共安全的政府采購中,難道便宜不好嗎?難道便宜就一定不是好貨?在政府采購供應商的資質審核中就沒有進行審核嗎?既然審核通過的,就要允許他們參與競爭。以常規(guī)理解,凡是進入供應商庫,必須具有一定資質,經過審核通過后,凡是符合要求的,就可以投標,當然如果出現有欺詐行為的,一定要進行相關處罰。因此,不能因為供應商的商品便宜就將其拒之門外,從理論上講,凡在供應商庫里的供應商,無論標底再低,都有權進行投標。況且,這樣設定上下限的做法也不符合政府采購規(guī)則。這種心態(tài)反映了一種權力意識,無視納稅人的感受,無視群眾的呼聲,更無視厲行節(jié)約的規(guī)定。
虛榮也好,鋪張也好,說穿了,是權力意識作怪。手中有權,免費用集體錢,再貴不論,只要自己用著好就行,只選貴的,不選對的,這完全是一些人的衙門作風、官僚作風作祟?!兜谝回斀洠ㄎ⒉┤請蟆吩鴪蟮溃邶埥」矎d采購一部筆記本預算超4萬、蘇州交巡警支隊欲購iPhone4做警務通(現已暫停采購),以及遼寧撫順市財政局辦公室采購蘋果公司iTouch4當U盤,等等。概言之,一些機構的政府采購設備出現越來越昂貴,甚至奢侈化傾向。這些都說明一些人的思想缺乏勤政為民意識。
政府采購時間設置和靈活機動措施不能及時跟上。我們在采購一些物品時,也許當時采購得價格高,但過了一段時間后,價格有些回落,而一些政府物品的采購有一定的時長。如辦公用紙與電腦耗材與供應商合同一定就一年或幾年,但市場價格不是一層不變的,卻始終在不斷地變動。而我們一些政府采購機構不知道是緣于懶政,還是故意而為,卻不能及時根據市場進行調整,還是按照原來過時的高價執(zhí)行。于是政府的資金就這樣眼睜睜地流失,當然,這當中不能說沒有些“情況”,腐敗的潛流也許就此在暗涌。
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能力不高。在一些物品的采購上,一些供應商,糊弄采購人員,或以次充好,或以低檔產品充高檔產品,或偷梁換柱。因為在評標時,也許專家懂行,但送貨驗貨時,就沒有專家在場?,F在一些產品都涉及到高科技,如電腦、復印機等高科技產品,因此,我們的采購人員,或馬虎認可,或完全聽信供應商之言,出現問題也就是自然之事。近日鬧得水沸沸揚揚:配置、功能相同或類似的電腦等電子產品,被供貨商貼上“專供政府采購”的標簽后,銷售給政府采購部門的價格就比市場同類產品價格高出數百、上千元。一是與采購人員業(yè)務素質有關,二是這么明顯的錯誤,一個局外人都能發(fā)覺,而作為采購人員卻無動于衷,不能說這當中沒有合謀的嫌疑。退一步想,如果小偷偷了單位這么多錢財又會如何呢,而況在拿著納稅人的錢,領著政府的薪金,卻在讓政府資金在流失,總不能非要說那個貼標簽的就比這個沒有貼標簽的好,你不信,反正我信了之類的話吧。
處罰手段不足也是政府采購出現問題的一個因素。在政府采購中,一些小型的供應商掛靠其它單位,他們生存本身就有一定的時間性。規(guī)模小、資金少、售后服務跟不上,一旦他們違背了合同,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這些小型供應商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造成處罰困難。盡管不允許他們再進入市場,但過段時間他們再以其它供應商的身份出現。
人為因素的干擾使政府采購屢遭質疑。在采購中,我們一些單位領導首先定一些調子:要哪家產品、指定某種品牌,加之采購部門管理不嚴,問題自然就來了。如果一心想訂購某種產品,某些領導就會說得圓滑,如果該產品貴,他就會說,政府部門不管貴不貴,只要東西好;如果東西便宜,他就會理由更加充分,堅定地采購這個品牌。這樣一來,物品的價格、品質就只能讓人家說了算。這樣的做法,你能讓人相信沒有貓膩嗎?你說清白會有人相信嗎?我想,如果是非常專業(yè)的物品,非得某個產品,否則使用不起來,具備唯一性,采購某種產品還說得通。否則,一般性物品,為何便宜的不能用呢?只有一種解釋,花的是公家的錢,或與某家供應商有“感情”。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1+1》曾經播出的《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廣州市的一所醫(yī)院,在空調的采購招標過程當中選擇了2100萬的空調設備,而被廢標的報價是1700萬的格力公司把廣州市財政局告上了法庭。這個案例不能不讓人產生種種聯想,如果僅僅用敗家子來說道人家,恐怕已經不能讓人信服了。
總之,政府采購一定陽光,如果政府采購都不能陽光,我們還有什么可信的。否則,褻瀆了政府采購法不說,讓政府了資金流失了不說,還讓群眾失去了對政府的信任,最后連民心也失掉了。(管榮保)
來源:新華網
政府采購設定上下限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增加了人為因素,使政府蒙受經濟損失,與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格格不入。據南方都市報:日前,湖南長沙一家企業(yè)舉報湖南省財政廳等機關在政府采購中,招標過程有貓膩,原本1500萬元就可以完成的采購,最后卻以3000萬元高價成交。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之一在于,政府采購公告中赫然規(guī)定了政府采購招標的上下限標準,低于價格下限的產品被排斥在外。對于造成這樣后果的原因,人們不僅產生了懷疑,在不涉及公共安全的政府采購中,難道便宜不好嗎?難道便宜就一定不是好貨?在政府采購供應商的資質審核中就沒有進行審核嗎?既然審核通過的,就要允許他們參與競爭。以常規(guī)理解,凡是進入供應商庫,必須具有一定資質,經過審核通過后,凡是符合要求的,就可以投標,當然如果出現有欺詐行為的,一定要進行相關處罰。因此,不能因為供應商的商品便宜就將其拒之門外,從理論上講,凡在供應商庫里的供應商,無論標底再低,都有權進行投標。況且,這樣設定上下限的做法也不符合政府采購規(guī)則。這種心態(tài)反映了一種權力意識,無視納稅人的感受,無視群眾的呼聲,更無視厲行節(jié)約的規(guī)定。
虛榮也好,鋪張也好,說穿了,是權力意識作怪。手中有權,免費用集體錢,再貴不論,只要自己用著好就行,只選貴的,不選對的,這完全是一些人的衙門作風、官僚作風作祟?!兜谝回斀洠ㄎ⒉┤請蟆吩鴪蟮溃邶埥」矎d采購一部筆記本預算超4萬、蘇州交巡警支隊欲購iPhone4做警務通(現已暫停采購),以及遼寧撫順市財政局辦公室采購蘋果公司iTouch4當U盤,等等。概言之,一些機構的政府采購設備出現越來越昂貴,甚至奢侈化傾向。這些都說明一些人的思想缺乏勤政為民意識。
政府采購時間設置和靈活機動措施不能及時跟上。我們在采購一些物品時,也許當時采購得價格高,但過了一段時間后,價格有些回落,而一些政府物品的采購有一定的時長。如辦公用紙與電腦耗材與供應商合同一定就一年或幾年,但市場價格不是一層不變的,卻始終在不斷地變動。而我們一些政府采購機構不知道是緣于懶政,還是故意而為,卻不能及時根據市場進行調整,還是按照原來過時的高價執(zhí)行。于是政府的資金就這樣眼睜睜地流失,當然,這當中不能說沒有些“情況”,腐敗的潛流也許就此在暗涌。
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能力不高。在一些物品的采購上,一些供應商,糊弄采購人員,或以次充好,或以低檔產品充高檔產品,或偷梁換柱。因為在評標時,也許專家懂行,但送貨驗貨時,就沒有專家在場?,F在一些產品都涉及到高科技,如電腦、復印機等高科技產品,因此,我們的采購人員,或馬虎認可,或完全聽信供應商之言,出現問題也就是自然之事。近日鬧得水沸沸揚揚:配置、功能相同或類似的電腦等電子產品,被供貨商貼上“專供政府采購”的標簽后,銷售給政府采購部門的價格就比市場同類產品價格高出數百、上千元。一是與采購人員業(yè)務素質有關,二是這么明顯的錯誤,一個局外人都能發(fā)覺,而作為采購人員卻無動于衷,不能說這當中沒有合謀的嫌疑。退一步想,如果小偷偷了單位這么多錢財又會如何呢,而況在拿著納稅人的錢,領著政府的薪金,卻在讓政府資金在流失,總不能非要說那個貼標簽的就比這個沒有貼標簽的好,你不信,反正我信了之類的話吧。
處罰手段不足也是政府采購出現問題的一個因素。在政府采購中,一些小型的供應商掛靠其它單位,他們生存本身就有一定的時間性。規(guī)模小、資金少、售后服務跟不上,一旦他們違背了合同,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這些小型供應商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造成處罰困難。盡管不允許他們再進入市場,但過段時間他們再以其它供應商的身份出現。
人為因素的干擾使政府采購屢遭質疑。在采購中,我們一些單位領導首先定一些調子:要哪家產品、指定某種品牌,加之采購部門管理不嚴,問題自然就來了。如果一心想訂購某種產品,某些領導就會說得圓滑,如果該產品貴,他就會說,政府部門不管貴不貴,只要東西好;如果東西便宜,他就會理由更加充分,堅定地采購這個品牌。這樣一來,物品的價格、品質就只能讓人家說了算。這樣的做法,你能讓人相信沒有貓膩嗎?你說清白會有人相信嗎?我想,如果是非常專業(yè)的物品,非得某個產品,否則使用不起來,具備唯一性,采購某種產品還說得通。否則,一般性物品,為何便宜的不能用呢?只有一種解釋,花的是公家的錢,或與某家供應商有“感情”。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1+1》曾經播出的《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廣州市的一所醫(yī)院,在空調的采購招標過程當中選擇了2100萬的空調設備,而被廢標的報價是1700萬的格力公司把廣州市財政局告上了法庭。這個案例不能不讓人產生種種聯想,如果僅僅用敗家子來說道人家,恐怕已經不能讓人信服了。
總之,政府采購一定陽光,如果政府采購都不能陽光,我們還有什么可信的。否則,褻瀆了政府采購法不說,讓政府了資金流失了不說,還讓群眾失去了對政府的信任,最后連民心也失掉了。(管榮保)
來源:新華網